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小意外,如摔伤、划伤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伤口,有时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破伤风。
手指被砸伤,却住进了ICU
日前,丰都的59岁陈大叔右手指被石头砸伤,本人及家属并未在意。然而,受伤后的第11天,陈大叔开始出现张口困难,第13天出现了全身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为陈大叔完成检查,结合症状,初步诊断为破伤风感染,建议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陈大叔的病情并未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为重型破伤风感染,表现为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自主神经、呼吸功能改变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治疗12天后,陈大叔病情仍持续恶化,随后转至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来的时候已经是特重型破伤风,生命体征不稳定,全身多个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该院急救部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小雄介绍,虽然进行了积极处理,但患者病情仍呈持续性加重,甚至出现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急。
幸运的是,经过近20天的综合救治,陈大叔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生命体征稳定。目前,陈大叔正在急诊内科监护室接受观察和后续治疗,距离完全脱机还需要一些时日。
据悉,像陈大叔这样的特重型破伤风感染患者,陈小雄接诊过的不在少数,他表示:“人是救回来了,但破伤风的救治时间长,相应的治疗费用也不低,对于患者家庭而言,是一种很大的负担。”
死亡率超30%,小伤口大伤害
一个小小的伤口,就能“出人命”?又不是生锈的铁钉导致的伤口,也会被感染吗?感染之后,不是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就没事了?
“这些都是误区。”陈小雄介绍,破伤风杆菌在大自然中是广泛存在的,只要皮肤、黏膜存在破口或感染损伤(如动物致伤、慢性鼻窦炎、牙周炎等),都有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而且,感染破伤风后,并不是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者抗生素就可以了,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如疫苗接种史、免疫功能、伤口风险等)制定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此外,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重型破伤风即使在医疗干预下病死率仍高达30%~50%。如果未得到及时且规范地处理,病死率甚至可接近100%。
“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人觉得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就不会再次感染。”陈小雄特别提醒,破伤风患者恢复后,并不具有自然免疫力,可能再次感染。
破伤风可以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接种破伤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通常建议在婴儿时期开始接种,之后每隔10年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对于成年人,如果之前没有接种或最近一次接种已经超过了10年,建议立即接种。儿童入学前接种的百白破或白破疫苗中的“破”代表的就是预防破伤风,全程接种后可以维持5~10年的有效保护。
关注破伤风,健康共行动
为进一步规范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行为,保证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形成了《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同时急诊专科医联体、急诊外科专委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联合发起了破伤风防治示范基地、破伤风预防规范门诊的建设项目,计划十年内建设百个示范基地与千个规范门诊,即“十百千工程”,以显著提升我国破伤风综合防治能力。
“重庆地区的破伤风医防融合项目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行中。”陈小雄号召大家正确认识、科学预防破伤风,共同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资讯)
(文/李灵 视频/李瑞琦)
编辑:向娇 责编:王峻 审核:王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