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气象台报告:4月12日至13日重庆出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下,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大大降低,对呼吸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那市民如何应对呢?
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负责人曾丹介绍,沙尘天气不仅影响出行,更对呼吸道健康构成威胁。从4月11日凌晨的雷暴哮喘到4月12日的沙尘天气,该院过敏反应科接诊了很多患者,均因大量沙尘诱发的呼吸道疾病或结膜炎。
曾丹解释,沙尘天气时,大量的沙尘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这些颗粒大小不一,其中直径小于10 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能轻松突破我们鼻腔、咽喉的防线,进入呼吸道深处 。而直径小于2.5 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危害更大,它们能直接抵达肺泡,沉积在肺部,甚至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液循环。当沙尘颗粒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分泌更多黏液,导致咳嗽、咳痰等症状。长期反复刺激,还会破坏呼吸道的纤毛系统,削弱呼吸道的自净能力,使病菌更容易在呼吸道内滋生繁殖,引发呼吸道感染。
另外,沙尘会引发生物性过敏原跨区域运输,比如花粉(最远迁移3000公里)、霉菌孢子、尘螨排泄物等,成为病原体的传播者,增加呼吸道感染和过敏风险,可能诱发肺炎或加重过敏性鼻炎、哮喘。除此之外沙尘还有一个长期隐患,它有可能与化学毒性物质、重金属(铅、镉)、多环芳烃等工业污染物形成“毒尘复合体”,长期暴露于含重金属、多环芳烃的沙尘环境,可能损伤肺功能,甚至增加肺癌风险。
由于沙尘天气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结膜炎、皮肤损伤及过敏等疾病,曾丹特别支招如何保护呼吸道。
1.减少外出,外出选择合适衣物。沙尘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穿着的衣物优选表面光滑的聚酯纤维冲锋衣,避免羊毛/绒线衣物吸附颗粒物。如遇外出,可于外出前涂抹凡士林或医用鼻用凝胶阻隔颗粒物;归家后立即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儿童选用等渗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提前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2.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外出时选择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例如N95或 KN95口罩,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护目镜应选择全封闭防雾型,避免结膜接触过敏原引发“沙尘性结膜炎”。
3.关闭门窗。在室内时,应关闭门窗,避免室外沙尘进入室内。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保持室内湿度。沙尘天气通常空气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缓解呼吸道不适。
5.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6.清淡饮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身体抵抗力。
7.植物防护。摆放散尾葵、虎尾兰等具有颗粒物吸附能力的绿植。
曾丹还提醒,幼儿、孕妇及老年人等人群也需特别注意。
幼儿:选择符合《GB/T 38880-2020》标准的儿童防护口罩(如头戴式KN95);身高110cm以下幼儿建议使用带呼吸阀的防护面罩,避免使用N95口罩(可能会影响心肺发育)。沙尘预警期间暂停户外体育课,哮喘儿童随身携带储雾罐+沙丁胺醇气雾剂。营养上要增加富含Omega-3食物(三文鱼、亚麻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3增强黏膜免疫力。
孕妇:外出避开07:00~09:00及17:00~19:00的沙尘地面沉降高峰期;产检选择沙尘过境后第3天(悬浮颗粒物浓度下降至安全值)。外出可佩戴防蓝光+防颗粒物双功能护目镜,预防结膜炎诱发宫缩。另外,每日早中晚3次胎动计数,沙尘应激可能影响胎儿供氧;如果出现持续性干咳或血氧饱和度<95%,请立即就医。
老年人: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3次,沙尘致血管收缩可使血压升高15~30mmHg;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提前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卧室增设空气净化器;卫生间可安装防滑扶手,因沙尘可能导致地面静电吸附力下降。床头备妥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可将120急救电话设置为手机快捷键。(资讯)
原标题:如何应对沙尘天气?医生支招守护呼吸道健康
编辑:向娇 责编:王峻 审核:王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