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暨Euro NCAP技术研讨会(中国站)在重庆启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汽研和Euro NCAP联合主办,现场4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全球视野,共筑安全”这一主题,为业界呈献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当前,全球汽车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面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升级,多种多样的新技术运用于智能网联汽车,如人工智能、车路云一体化等核心技术与智能驾驶加速融合,尤其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智能化带来的新碰撞安全课题
“在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十年规划中,计划2020年至2030年,道路交通的伤亡人数降低50%,但是从过去十年的发展来看,虽然汽车各种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只降低了5%,最近的十年间我们要从当下的119万降低到59万,看起来挑战非常之大。”中国汽研汽车指数首席专家赵会在会上提到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
对于目前市面上炒得火热的零重力座椅或者大角度座椅,赵会表示在他们走访的32家主机厂中,发现有28家都配备了零重力座椅,零重力座椅的开发,是基于人们对于坐姿的舒适性和智能座舱的需求,但相对缺少安全性的考虑。
研究数据显示,零重力座椅在碰撞事故中会导致乘员伤害值显著上升,主要集中在胸骨和腰椎。显而易见的是,智能技术在改善人们出行体验的同时,也伴随着新安全问题的产生。
另外,赵会还补充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行人保护碰撞中,中国市场上行人胸部的损伤程度仅次于头部,其中德国的胸部损伤仅占7.8%,但中国却占到了23%,因此他认为中国市场很有必要开发胸部冲击器,来保护行人的安全。
网络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从去年开始,中国产业界AI技术在汽车方面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的名词,在AI持续的赋能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百花齐放,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都在功能体验上日益丰富。” 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驾驶与主动安全部副部长、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技术负责人唐宇表示。
目前,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智驾正加速融合,国外有特斯拉的高阶智驾FSD,国内有华为、长安等车企陆续推出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另外,AI人工智能大模型也与智能座舱加速融合,华为、商汤、讯飞等企业陆续推出人工智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这些智能技术的涌现,都将给汽车的安全带来全新的挑战,网络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包括车载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云端及边缘计算安全等方面。因此,AI对抗模型等多样化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行为,需要整个产业界共同的努力,来加以应对。
唐宇认为,从整个产业趋势总结来看,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完善的测试评价技术,是保障汽车智能安全一个核心措施,这正是目前汽车产业所欠缺的,需要创新测评技术与装备,来支撑高安全智能汽车的开发与测试验证,而中国汽研作为汽车产业的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将与时俱进,努力为汽车行业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家正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2023年四部委正式发布面向高等级智能驾驶的准入试点以来,第一批自动驾驶准入试点正在有序实施,2025年2月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面向L2级别辅助驾驶准入管理,对L2级别辅助驾驶产品准入以及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显而易见,国家层面也正在加快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与全流程监管体系,来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
上游新闻 郑伟
编辑:郑伟 责编:吴键 审核:王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