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⑫丨陈孝辉:儿时的年味儿

来源: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2-13    
2024-02-12 06:32:33 来源:上游新闻

儿时的年味儿

文/陈孝辉

儿时的年味儿是从腊月就开始的。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买年货,杀年猪、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小时候,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团年了,一家吃一天,我爸是大哥,先从我家吃起。爸爸在厨房里用砍刀宰着腊猪脚、腊排骨、土鸡、土鸭等,妈妈则在煤炭灶台上炸着滑肉、炸鱼,炒着椒麻鸡等。我们姐妹俩这时总会着去灶屋(那时我们管厨房叫灶屋)望嘴儿,围着灶台,眼睛直溜溜地瞅着锅里的肉和鱼,鼻子吸着扑鼻而来的香味。

“哇,好香哟!”我们两姐妹在一旁感叹道,口水在喉咙处咽了又咽。特别是我那调皮的小弟,在一旁喊着:妈妈,我要吃……妈妈瞧着我们那“好吃样”,就会拿块炸鱼或椒麻鸡给我们吃。那滑肉的香、鱼肉的香、椒麻鸡的香混着炖腊猪脚的香从烟囱里飘向院子里的上空,整个陈家院子都弥漫着香味——那是年的味道。

“吃完你们就到外面去挑蒜花、划鸡蛋、淘菜、摘折耳根、刨洋芋……”妈妈一边炸肉一边笑着说道。

我和妹妹各自往嘴里塞了一大块椒麻鸡,鲜香麻辣,回味无穷;那炸鱼可不能往嘴里直接塞,有刺,要慢慢吃。鱼肉被淀粉裹着,炸得金黄金黄的,咬开时,嘎吱一声,外焦里嫩,鱼肉鲜香,大快朵颐。

我们舔着手指残留的椒麻汁儿,余味未尽。大家围着煤炭地炉,摘着蒜苗、折耳根、芫荽、豌豆尖、白菜,挑着蒜花,剥鸡蛋、划鸡蛋,刨洋芋……

“蒜花”是我的家乡重庆开州特有的一道菜,先把蒜苗洗净沥水,再切成小段后泡水,然后用绣花针一针一针地挑蒜断的两端,这时的蒜花还不怎么像花,得把挑好的蒜花放进水里泡上,这时你会发现蒜花开始慢慢地绽开,似一朵花儿含苞待放,直至全部绽开,一朵蒜花才算得上是一朵真正的蒜花;划鸡蛋得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人拿着剥好的鸡蛋,一人用细线往鸡蛋划去,划两下,鸡蛋成了四瓣,放入瓷盘的边缘,围上一圈,中间再放上炸开的蒜花和芫蓿,“蒜花鸡蛋加芫蓿拼盘”这道菜在我们重庆开州过年都会出现在餐桌上,沾上特制的味汁儿,那是一个美味。(儿时的鸡蛋是非常稀缺的,一般都是留给挖煤的老爸吃)。现在我们每年过年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必是吃得精光的一道菜。

厨房里爸爸妈妈忙得热火朝天,案板上的菜品是越来越多——蒜苗辣椒炒腊肉、川味香肠、开州头碗(滑肉蒸一下浇上味汁再烫一点儿豌豆尖或甜菜在上面)、腊猪脚炖洋芋干加干豇豆、粉条炖鸡、梅菜扣肉、水豆豉拌折耳根……看得我们是直流口水;我们姐妹俩帮忙打杂——摆桌椅,拿碗筷,端菜,舀汤,摆酒水。这酒水里有我最喜欢喝的葡萄酒,那时的葡萄酒不似现在的干红有点儿涩,那时的葡萄酒可能就没有添加剂,就光是葡萄吧,甜甜的。

菜做得差不多了,爸爸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拿出几个酒杯往杯里倒了一点酒,叫我去舀了几小碗米饭放在桌上。“爷爷、奶奶、妈……你们喝酒……”爸爸这是在喊“老辈子”(逝去的亲人),“喊老辈子”是在重要的节日里才有的仪式,过了几分钟,爸爸把酒倒在了地上,喊“老辈子”们都下了席。

“去,喊你爷爷、三爸一家、幺爸一家都过来吃饭。”爸爸笑着说道。

 我屁颠屁颠地跑去喊他们来吃饭,我的脑海里想的全是那两桌子好吃的美食。

 “快,快到屋里坐。”爸爸一边热情地招呼着爷爷和叔叔婶婶们,一边把门关上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团年要关大门,且是中午?我婆婆说那是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习俗,具体的她也不知道。

我上网查了查相关资料:在我国江南一带,每到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关起大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夜饭的碗筷被收拾干净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相传,这种做法是为了哄骗铁拐李。

据说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间的生活状况,于是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铁拐李为八仙之一,是个跛脚叫化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夜饭的时候,提着要饭的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处各家乞讨。讨完饭后,铁拐李把讨来的东西带给玉帝老爷子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玉帝老爷子就让富人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世间,一个精明的商人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很快就想到了应对办法。到吃年夜饭的时候,这户人家把大门关得严严紧紧,家人谁也不许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打开门,桌上什么也没有。铁拐李一看,认为这户人家穷得连年夜饭都吃不起,于是就大发慈悲,悄悄在这户人家的门口放上几个金元宝就走了。就这样,这家人越来越有钱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到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纷纷跟着学起来。后来,铁拐李见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吃年夜饭,便知自己下凡探察之事已被人们觉察,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但是,关起大门吃年夜饭的习惯,却据此流传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大人一桌,小孩儿一桌,大人们喝着酒摆着龙门阵——述说着一年的悲与喜,一年的收成……小孩儿这一桌,那橙汁和葡萄酒只剩下空瓶,桌上的美食被我们抢着吃,好一个风卷残云!妈妈在一旁说道,“你们慢点儿吃,厨房还有。” 

年三十,是我们小孩儿最期盼的——可以看春晚、玩甩炮儿、放冲天炮儿,最重要的是可以收到压岁钱,虽然没有多少,但收到压岁钱的我们开心极了。

大年初一,小孩会穿上新衣、新裤、新鞋。我们家姊妹多,能穿上一双白网鞋或是一双胶鞋都能高兴好多天。新衣一般都是给小妹和弟弟买,他们会穿着新衣到院子里转悠半天。

大年初一,是要吃汤圆的——这一习俗在家乡不知流传了多少年。

爸爸和妈妈一早就在厨房里做着汤圆,有红糖馅的、肉馅的。肉馅汤圆的馅要提前炒臊子——腊肉、煎豆腐、蒜苗、豌豆尖、炒鸡蛋一起炒了做成馅,大家都超爱吃肉馅汤圆。做汤圆要讲究技巧,做不好会露馅,会厚薄不均。小时候的我没有做过汤圆,已为人母的我虽然会做汤圆但做得不好,做得厚薄不均,有时甚至会露馅。我的婆婆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还得好好学,他们都爱吃,得传承下去。

汤圆在锅里咕噜咕噜,爸爸往锅里舀上一点冷水,过一会儿汤圆一个个从锅底飘了上来。“再煮一会儿就好了。”爸爸说道。

“来,给爷爷端去。”妈妈一边舀汤圆一边对我说道,“来,再给爷爷添几个汤圆过去。”

大年初一,除了穿新衣,吃汤圆,我们还得给爷爷拜年。我们姊妹几个便提着礼物和爸妈一起去给爷爷拜年,爸爸点燃了鞭炮,我们捂着耳朵儿,顿时烟雾缭绕,一股火药味。给亲人拜年也是能收到红包的,那时的红包有两元、五元、十元,收到五元、十元算是收到的大红包。

拜年要持续好几天,我们没有外公外婆,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是一种遗憾。小时候的我特别羡慕有外公外婆的孩子——他们可以去给老人家拜年,收到他们的红包,他们还可以依偎在两位老人的怀里撒娇,感受暖暖的温度和爱……

正月十五是送年了,这一天过完,年就过完了。这一天又叫元宵节,早上是要吃元宵的,晚上则要在地坝的边缘点上一排蜡烛,家里每个房间的灯都要打开。那时家里的灯泡是钨丝灯,平常都是舍不得开的。还会点上冲天炮,欢送年的离去。

十五的晚上还有个习俗——摸青。摸青就是在别人的地里去摸些豌豆尖、蒜苗、芫荽、白菜苔、萝卜……回家里去煮来吃,寓意会带来好运。如今我们搬进了城里,没有去摸青了,但有的人会开车去乡里摸青,把农户家的菜地搞得一片狼藉。这哪里是摸青,简直就是偷菜了,辛苦劳作的农户那叫一个苦恼……

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如今已成为阳光开朗大男孩的母亲,那儿时的年味儿似乎离我越来越远,却也好像没有离开——它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心头……

作者简介:陈孝辉,供职于重庆白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